5月25日上午,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的“深部煤炭资源开采”闭门研讨会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磁西试验矿井开发研讨会在北京国宏大厦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智库以及业内知名的专家出席会议。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胡仁彩分别致辞。
徐善长在致辞中指出,能源工作是宏观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宏观经济必须研究能源问题。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他强调,当前面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解决安全、绿色和经济的“能源不可能三角”,实现能源可及性、可持续,可负担,从中找到平衡点,这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中国宏观经济学会愿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平台提供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搭建各方交流的平台。二是做好合作组织者,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各方力量攻克“卡脖子”难题。三是做好工作推动者,呼吁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财税支持,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和信心。中国宏观学会将着力为构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胡仁彩在致辞中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磁西试验矿井,作为国家煤炭深部安全开采实验验证矿井,是冀中能源集团在河北省内唯一煤炭主业战略接替项目,该项目如果成功开发,对冀中能源集团煤炭主业可持续发展,对带动地方就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对促进国家深部煤炭资源开发技术储备、进一步释放中东部地区深部煤炭资源、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都具有十分重大深远意义。
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做了题为“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磁西试验矿井项目开发论证报告”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未来全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煤炭安全兜底作用进一步强化的形势下,全国煤炭开发总体上向深部延伸已成为必然趋势。报告重点围绕磁西试验矿井项目概况、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安全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山东省原副省长、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姜耀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冲击地压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寅,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朱红青,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原司长朱留华,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矿山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原常务副局长任辉,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原二级巡视员杨尚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原技术总师、二级研究员史冬梅等专家就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点关注问题等方面发表了观点和意见。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十二届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原局长郑国光,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秘书长、原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韩永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康义,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等专家领导分别围绕灾害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点评,并对项目后续推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相关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议得到了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和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安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陈弘仁博士主持研讨会。